“在这荒凉年代,天真是一种精神错乱”|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编辑推荐的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阅读俱乐部共读书目是由磨铁出品的南非文学《多余人》,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布克奖提名小说,讲述了一位理想主义的医学毕业生劳伦斯来到南非一家偏远的医院,和愤世嫉俗的弗兰克成为舍友,接受一年的社区服务的故事。
这是一本描绘个体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的小说,讲述的正是理想主义者和愤世嫉俗者不同的抉择,以及无常的命运如何将他们导向不同的结局。小众独特的南非文学,欧美世界中鲜见的厚重与敏感。细腻流畅的叙事、冷静疏离的笔调,讲述平静下暗涌的不安与动荡。
加入本次三明治阅读俱乐部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发现?
豆包子
坐标:海边
职业:冲咖啡的老姐姐
如果一丁点小变化并不能改变你的生活,那你又在怕什么呢?
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觉得他在这里待不长的。尤其是当他满怀希望而来,现实却呈现出了和预期完全不同的东西。他在这里待不长的,我就是知道。
毕竟,相比起对社会、对工作、对意义、对责任都充满了热情的菜鸟来说,作为一只已经被这草台般子的世界锤炼过几年的老鸟,对于看人的眼光,我还是很有点自信的。
没有一只怀抱着要改变社会现状、对责任与意义充满了希冀的菜鸟,能忍受被放逐到繁华都市之外的一座空城,如同无期徒刑,还能持续保持热忱。他会谋划一条出逃之路的。我深信。
达蒙·加尔格特的这本《多余人》,主人公是他和他,身处南非某黑人家园的两个白人青年医生。他们所处的小镇,空无一人。他们所服务的医院,没有病人,也没有条件医治病人。
南非的黑人家园,即homelands,是种族隔离政府为不同的黑人“种族”群体自治而保留的贫瘠且落后的土地区域。为了确保黑人别闯白人所在的大城市,以免影响市容、治安等问题。
对于那段刚结束不久但持续时间很长久的种族隔离历史,他认为“过去已经过去了”,我刚认为“过去才刚发生,它还没有远离我们”,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他还天真,而我并不。
天真的他才会主动申请来我们这座偏远小镇上空无一人的医院做一年社区服务,而成熟的我才会沉默地接纳工作日的摸鱼时光,在一杯杯咖啡里任无数时光都沾染上咖啡因的酸腐味。
天真的他才会对于我们将无法救治的重症病人转往隔壁大医院,因此而愤愤不平,而成熟的我才能容许自己待在这间什么也做不成的医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天真的他才会想要和其他人不一样,一心去往最偏远的村庄医院,一心想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救治贫穷的黑人。而成熟的我只想让他离开,让我们的轻松生活恢复如常。
天真的他才会坚信“人能创造新环境,人亦能改造旧事物”,如此的理想化。而成熟的我只想告诉他,“你太年轻了,你坚持不了多久,你不可能改变这里的现状分毫,你只会很快逃离”。
天真的他才会坦率地表达对于同事的喜爱之情,比如他说他喜欢我,我们是朋友。而成熟的我只会因此而不知所措,我们没有深厚的交情,我也不想跟他产生交情,我只想在这里熬日子。
天真的他才会因为有个在做饥荒救济项目的志愿者女友而骄傲而显摆给我听,哪怕因此他们两地分居。而成熟的我只会藏起我被妻子和好友双双背叛的婚姻,独自舔舐伤口。
天真的他才会问出“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医生的?” 这种问题,并为此赋予宏大的使命感。而成熟的我有点讨厌他对病人的亲力亲为让我所背负的欠缺感和不安感。
天真的他没有经历过那些年白人男性必须参军的历史,也就不会因此见识到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一个医生不是负责治愈与补救而是沦为一种对精神与肉体的精心摧残的帮凶的世界。
而成熟的我经历过那种不是作为救人的医生的帮凶时刻,且只为此而良心不安了几天而已。毕竟,只有成熟的我才会懂得,即使我反抗了,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我别无选择。
成熟的我没想到,天真的他居然真的改变了我们这个如一潭死水般毫无用处的医院,他制定了一个流动诊所计划,向贫穷黑人宣讲关于公共环境和个人卫生的问题,居然还搞成功了。
成熟的我更没想到的是,不仅黑人喜欢这个流动诊所计划,医院里的其他同事居然也喜欢这种踏踏实实做实事的感觉,并且为此而士气大振。我还以为他们都会嫌做实事很麻烦的。
仍然有数以百万的人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他却真的相信高谈阔论和一点点变化就能拯救世界吗?不不,我不信,天真的他无法改变事情现有的样子,这才是成熟的我坚信的。
他和他,与其说是两个人面对同一种处境下的不同选择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倒不如说是,一个人的两个不同人生阶段,深信一切皆有可能的青年时代,被时间和社会所挫磨过后,不相信任何事,也不相信自己能改变任何事的中年时代。
现状很糟糕,前景也不容乐观,是选择接受现状后的虚假平静而一日日苦熬,还是保持愤怒与希望、怀抱理想与责任感而艰难的一点点迈进?我不知道。
就像我不知道,如果当初他没有出现,给我的生活带来过一点小小的变化,我的生活是否可能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且行且探问吧。但我知道了一点,没有哪一个人,应该被称作多余人。
夏光
坐标:上海
职业:自由职业
所以令人讨厌,多像我们普通人啊
我没法摸着良心说我喜欢这本书。但是,有些东西就是你哪怕讨厌,却又被吸引。
弗兰克生长环境优渥,心高气傲却力有不逮,因为被朋友和妻子背叛,逃离到破落的小镇,当一名无所事事的医生。
其实妻子与好友的出轨,不过是一个理直气壮的消沉借口罢了。在他发现他既对现实不满,又无勇气改变时,他就想找这样一个借口去逃避了。
是不是富人家的少爷都是如此,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口中义愤填膺,手中咖啡香槟。就像多余人的领头羊,奥涅金。
然而,这样一个在角落里泯灭的人物,一层层的外衣被扒开来的过程,是令人颤抖的。
只能怪达蒙·加尔格特的文字太过于切肤,看似漫不经心的絮絮叨叨,就能把汗毛都撩起来。他写弗兰克的小心思,直白但不会故作深刻,更不会粉饰龌龊,当然也没有带着批判意味,更像是忍着不适,轻描淡写。
比如他那糟心的罗曼史,大概是他唯一可掌控的东西,但对于一位底层女性的索取和弥补内疚心理的自我催眠,无法不令人鄙视。
——“我那曾属于黑暗和沉默的奇异罗曼史已沦为平凡的白日琐事,和我的人生一样真实。”
劳伦斯看起来可爱得多。他着手去修剪杂草茂盛的草坪时,我想起了许三多。甚至他也有着许三多般的不知名的决绝,只是他看起来更世俗一些。
虽然有着雄心大志,劳伦斯也不乏黑暗中划亮一根火柴的勇气。找到一个村庄,去做一次宣讲,这样的一点点前进,代表了火苗。火苗也许会熄灭,但至少很多人知道了火是可以生起来的。
然而他消失了,一个悲剧结尾的意义大概不是为了悲剧,而是为了之前的光明能让人不太容易忘却。我宁愿这么认为。
我还喜欢扎内勒,和酒吧的妈妈,她们是书中难得的具有生命力的人物,也许不高尚,但不要紧,如果没有生活的意愿,所有的高尚都是僵尸,可怖和无聊。
我不太懂准将和上校之前的纠葛,只知道在政治和权力面前,人性都不属于个体,只存在于需要。相比起弗兰克,没有明确自我意识的他们可能才是真正多余的人,只是他们无法意识到。
弗兰克也同样,即使他成为了院长,如果他的日子依然垒起在某个满足不知道是谁的人的目标之上,他的虚无永远无法被填满。
好笑的是,为了给医院申请经费,他不得不拿着劳伦斯曾经的努力作为政绩亮点。他一辈子忘不了这个人了,会时时刻刻提醒他,自己有多么的卑微弱懦。
所以令人讨厌,多像我们普通人啊,看着自己的丑陋伤疤被揭开,连皮带肉的,既恶心又有点爽。
Aurora
坐标:深圳
职业:传媒打工人
“在这荒凉年代,天真是一种精神错乱”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是这本书吸引我的最大原因。对像我这样初入职场的人而言,几乎每个人对工作都会带着如劳伦斯一般的热情,一心认为自己能做出一番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开始消退。当人们逐渐意识到很多事情与所想的根本不一样时,就成为了弗兰克。
劳伦斯的坚定是令我感到敬佩的。在看到荒凉破败的医院后,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不断地尝试通过一些微小的事情来改变现状,就算在别人眼里他的这些行为看起来像个疯子。而弗兰克则更像现实生活中平庸的大多数。他说自己活在“过去和未来的边境地带”,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久了,任何一点的细微改变都足以让人感到心惊。或许这也是他现实主义者外表下潜藏的另一层真心。不只是因为不相信,更多的还有恐惧。
最终劳伦斯的结局似乎也证实了弗兰克的恐惧。政治军事的博弈下,没有人能够逃避蝼蚁的命运。所以理想主义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一不小心就能被时代的车轮碾得粉碎。但它却也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潜藏在了弗兰克的心里,潜藏在劳伦斯离开后医院仍在发生的微妙变化里,或许终有一天,一切将真正成为劳伦斯最初所期望看到的那个样子。
Tango
坐标:北京
职业:编辑
“如果我是一个小说的角色,原来会这样被写进去啊”
被书封上的“写尽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与幻灭”所瞬间吸引,翻开之前以为这里的理想主义者是那位新来的年轻医生劳伦斯,但是读完了才意识到是在这里多年的,已经和废墟一般的医院融为一体的弗兰克。之前没怎么看过南非作家的作品,文笔是比较虚无的风格。听说是作者年纪不大的时候的作品,整体故事确实有一点青涩。前面读起来有一点儿难以进入,但是后面读起来很舒畅,劳伦斯仿佛是另一个我,他大概是个ENFJ吧,有热情、有理想、充满正义感、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女友办了派对之后,担心每一个人是否度过了开心的时光。
“她玩儿的开心吗?恩格玛医生?她没有待很长时间。”
“你觉得这个音乐可以吗?”
“确定吗?聚会呢?每个人都玩得开心吗?可以吗?”
“我挺担心这个音乐,弗兰克,音乐好听吗?”
“聚会,还好吗?他们都玩得开心吗?”
“真的吗?这和其他聚会比起来怎么样?”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形象出现在了书里——“如果我是一个小说的角色,原来会这样被写进去啊。”
不过,这本书在我看来也有小瑕疵,比如我想象不到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医院真的会因为一个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到来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作者大概也是理想主义的,即使这并不是一个圆梦的故事,而是充满了现实和破碎感,但我仍觉得它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会比这个故事更萎颓、更掀不起波澜。
· 更多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
📖《道德故事集》磨铁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磨铁
📖《奇想之年》新经典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客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新星出版社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浪花朵朵
📖《我的母亲做保洁》光启书局
📖《当呼吸化为空气》磨铁·大鱼读品
📖《什么也别说》格致出版社
📖 《聆听父亲》新经典
📖《超越身体边界》光启书局
📖《女人的事》新经典
Open Call
欢迎有意与「三明治阅读俱乐部」合作的出版机构与我们联系,每日书期待与大家共同促进读者、作者、编辑与出版机构的交流,让好的书籍被更多读者看见。
咨询请添加三明治小讯
微信号:sandwichina